2009/04/23 看北美館「世外桃源Arcadie──龐畢度中心收藏展」
館內收藏的馬諦斯、畢卡索、夏卡爾等現代藝術巨匠之作都在此現身
展出卅九位 二十世紀以降藝術大師的八十三件作品。
從早上十點多 花了將近二個小時看展覽
(看二個影片花去不少時間 但最後並沒有看完
展場中有二個放映室 其中一間循環放映著一部名叫「鄉間 一日遊」
是「新浪潮」電影導演尚.雷諾(印象派大師雷諾瓦之子)的影像作品
比起隔壁一間由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導演布紐爾與達利 1930 年合作的影片「黃金年代」
鄉村較輕鬆有趣。)
站在米羅的「作品 藍色二號」前,
還有夾在馬諦斯有一整個牆面大的「大洋洲‧天空」、「大洋洲‧海洋」二幅中間
感覺好幸福:
藍色對米羅來說 是夢境的顏色,
藍色二號中 隱藏著各種痕跡的悠游的藍,
不假修飾的紅色立柱 與一排跟在紅色後面毫無瑕疵的黑色小饅頭,
似乎夢境中充滿著相互矛盾衝突的元素。
亨利‧馬諦斯 Henri Matisse 1869-1954 大洋洲‧海洋 1946 掛毯‧亞麻布 370* 177 cm
瓊‧米羅 Joan Miro 1893-1983 作品藍色二號(BleuII)1961 油彩‧畫布 355* 270 cm
亨利‧馬諦斯 Henri Matisse 1869-1954 大洋洲‧天空 1946 掛毯‧亞麻布 370* 177 cm
馬諦斯用亞麻布印刷上各種海與天的符號 表達他回憶大洋洲而產生的心象,
主觀的印象卻淬取出一個擁有完整系統的客觀元素,
透過這二幅超大的畫面 我(觀者)心中的海和天真的如實地展現在眼前。
如果家裡的ㄇ字空間能放上這三幅巨作 就算「宅」到底也遼闊!!
當然 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家也不可能擁有這些畫,
所以能去看這個展覽 幸運。
畢卡索的「躺著的女人」 被龐畢度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副館長 也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歐登傑
認為是畢卡索的浪漫之作,
傳達畢卡索的愛戀及創作的大膽嘗試,
因畫中的橫躺、像在作夢的裸女,就是他當時的女友瑪莉—泰瑞絲.瓦特───
畫中的女人 身體渾圓 表情陶醉,
背後倚著塗白描黑的山 綠色的花和寶藍色的海,
看著畫 彷彿我們都能知曉她正陶醉著什麼似的。
巴布羅‧畢卡索 Pablo Picasso 1881-1973
躺著的女人(Femme couchee)1932 油彩‧畫布 46* 38 cm
我最愛的夏卡爾 展出的作品是「彩虹」───
和馬諦斯的「大幅紅色室內景 」同樣有著大塊的紅的意志;
只是 夏卡爾很直覺地在畫中放入他對巴黎生活的回憶和懷念。
馬克‧夏卡爾 Marc CHAGALL 1887-1985
彩虹(L'Arc-en-ciel)1967年 油彩‧亞麻畫布 170.5* 160cm
野獸派宗師馬諦斯一九四八年完成「大幅紅色室內景」 是他的「室內」系列成熟之作
紅色充斥畫面
馬諦斯在進行「室內」系列期間
寫給老友的信中提到:「我從沒這麼清楚該如何表達顏色。」
他在這個階段運用色彩 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。(展覽資料)
畫家米羅來台展出的《藍色二號》完成於一九六○年。
米羅一九五九年看到美國抽象畫之後,開始使用單色繪畫。
他以藍色為主色的系列共有三 幅,《藍色二號》是其中一件。(展覽資料)
一九七七年開幕的龐畢度中心 以收藏廿世紀重要的現代、當代藝術聞名
典藏六萬件油畫、雕塑、錄像、裝置作品
在藝術界的地位 足以和紐約的現代藝術美術館(MoMA)分庭抗禮
每年都能吸引五百萬至六百萬的人潮前往朝聖
是繼艾菲爾鐵塔、羅浮宮之後 巴黎第三大觀光景點。(展覽資料)
p.s. 馬諦斯大洋洲二幅底色 是天空的那張圖片與原畫色彩較接近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009/04/25 到中山堂參加座談會「佛洛伊德舊夢新解──一個藝術家的視角」
佛洛伊德的「夢的解析」是劃時代意義的鉅作,
打開一個與外在自然世界同樣廣大神秘的 人的心中世界,
藉由追尋夢中的線索 潛入幾進封閉滴水不露潛意識的世界,
發現人的內在慾望和願望 痛苦和壓抑 進而更了解自己 也令此生更完整。
佛洛伊德開拓的心理學疆域 引導了現代藝術的發展
亦為現代藝術(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:
依循潛意識的道路 強調內心的意念與創意 而非注重表象和最終顯現美感
在概念藝術的範疇中 表現的方式有文字提案、攝影、文件、表格、地圖、電影或錄影帶
舉凡任何可以讓藝術家呈現概念、點子或資訊的形式或媒體 都可以放入概念藝術中討論)
找到理論基礎
基本上 佛洛伊德的成就 與其說是科學的 不如說是藝術的 文學的。
這場座談會 請到佛洛伊德的曾孫女珍‧麥克亞當‧佛洛伊德(Jane McAdam Freud)
談談身為藝術家與佛洛伊德的後代(珍的父親魯西安‧佛洛伊德 是英國相當有名的油畫家)
這二個身分之間的關係。
雖然身為佛洛伊德家族給她帶來不小的壓力,
但是當她發現 為她所鍾情的雕塑品 也是她曾祖父書房中最寶貝最重要的收藏品的時候,
她在這不知是巧合還是遺傳的牽連中 找到另一條(但不是唯一一條)未來創作的動力。
令我印象深刻且受用的部分 是珍‧佛洛伊德談到創作時的心路歷程───
大抵而言 她在創作時並不限定自己的方向 發自任何時空、情境的自由聯想都能融入她的作品裡
且儘可能地在創作過程中紀錄 甚至錄影;
她說 在創作當中 她偏愛使用符號和語言
儘管人生路上也曾逃避曾祖父的榮光,
但現在的她 已能完全擁抱這份重擔 承認自己的血液 承認這一切多多少少都有受到佛洛伊德的影響。
在提問時間中 她的談話中透露出一個藝術家的真誠───
被問到「會不會覺得 發現自己的作品竟與曾祖父的收藏有如此的重疊 而感到沮喪」的時候,
她說「還好耶 我想我是個樂觀 也不想太多的人,
而且既然有一個奇妙的發展的可能性 不如以樂觀其成的態度來面對」;
或是被問「會不會試著去解析自己的夢境」,
她竟然不加思索地回答道「喔 不會 因為不想因太了解而失去一些 神秘的可以成為創作泉源的東西」。
註:因可惜原部落格圖片流失而在此重貼
留言列表